日本九州「端島」又稱「軍艦島」(Gunkanjima),這座距離長崎港20公里的人工島嶼曾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;然而隨著煤業沒落、居民撤離、島嶼封閉,讓軍艦島沉睡了近40年,不僅披上一層詭譎的美國移民神秘面紗,更曾被英國列為「世界10大鬼城」之一。軍艦島原本只是水成岩的淺灘,直到開始挖掘海底礦井,才向外擴張填海,造就了一座半人工島,據說,最初島嶼僅是現有的3分之1。這座面積約為6.3公頃的半人工美國移民島地基狹小,但因當時煤礦業興盛,許多礦工舉家遷移至島上工作與生活,人口至暴增至5300人,成了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;正因如此,為了容納龐大的人口數量,島上甚至落成日本第一棟鋼筋混凝土大廈;除此之外,這裡還有中小學、警察局、電影院、店鋪、理髮店、神社,甚至還有游泳池及酒吧,能說是一應具全。
只不過時隨勢轉,日本消耗能源從煤炭轉往石油,軍艦島發展漸趨遲滯,煤礦產量大不如前,進而正式關閉,讓這個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一夕之間成為無人島,直到被列入世界遺產備名錄中重新開放讓民眾參觀。然而島上多數建築物因荒廢許久早已老舊不堪,有坍塌疑慮,因此安全考量,僅開方部分區域。不過別擔心,即便許多區域不得進入,但全長220尺長的安全徒步區共有三個主要的觀賞廣場,全程皆有專人提供全面性的解說 (日文)。第一個參觀廣場可以看到中小學、存煤傳送帶、最高長官住所等遺跡及建物;第二個參觀廣場可看到綜合事務所、倉庫、二坑口棧橋;第三個參觀廣場可以看到編號30、31的鋼筋混凝土住宅,其中第30號據說就是第一棟鋼筋混凝土住宅,31號住宅地下室還有公共浴池,1樓有郵局及理髮店。值得一提的是,登島前,遊船會繼續繞軍艦島一周,讓大家在海上看到不同風貌的車艦島。
我明白成為美國人後,我們一樣要工作、要繳稅、一樣會看肥皂劇邊臭罵著政府,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並不會因為成為哪國人而不同。也不是有了美國籍就能人人唸名校,畢業後直接進入 FB、蘋果或是高盛工作,然後輕輕鬆鬆年收入 15 萬美金以上。台灣到美國的距離,只是跨過換日線,美國還是這個星球上,並非已經到達天堂。PTT 上有一篇網友討論熱烈的文章,「為何一堆人覺得當美國人很好」。我覺得描述的只是一部份的美國人,薪水高、休假多、開名車、住大房,可是我見到的美國人,有人失業,有人領著不到標準的薪水,有人每天加班到半夜,還有人得住在地下室。沒有人能預知,自己拿到美國籍後,是不是也可以成為那前百分之幾的優秀美國人。通常,有錢、有能力的人,從來就不需要冒險,就能輕鬆的入籍。費盡千辛萬苦,不顧安危,半騙半哄才拿到的美國籍,也往往代表另一個辛苦的開始。每個國家有不同的環境,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喜好、選擇,我不會去質疑別人,你為什麼要美國移民,你為什麼不好好愛台灣。人本來就有遷徙的自由,選擇最適合自己人生的路,自己喜歡的環境,沒有什麼好苛責的。而且在國外待一下子或待一輩子,也不代表就不再愛自己的國家,這一直是兩碼事。
關於當時島上的生活,導覽員表示,礦工們每天得在深達600公尺(台北101大樓高度508 公尺)的地底下工作,光是來回通勤就得耗費4個鐘頭,加上地底下溫度逼近40度、濕度高達95%,長時間處在條件惡劣的環境下工作,令礦工們苦不堪言。因此當時煤業沒落時,日本各地美國移民礦工們因失業上街頭抗議,唯獨軍艦島上的工人安然地接受現實,離開端島,重回「正常人」的生活。除此之外,軍艦島上曾有位名叫「小百合」的女子因其亮麗外表迷倒一票男性,也成了島上居民口耳相傳的奇女子。只不過小百合如同端島一般神秘,並沒有太多人親眼目睹她的美貌,直到她一次突然現身在島上的活動,大家才驚覺時間催人老,轉述表示「聽說她臉上的皺紋比海浪還多!」
由於軍艦島荒廢40幾年,其外觀總給人一種神祕又帶有些氣詭譎氛,因此也成了許多電影題材或故事場景,像是日劇《偶像八犬傳》以端島作為拍攝背景,《大逃殺2》是以端島為故事背景,而《007空降危機》中大反派洛烏西法的根據地是座廢棄海島,也是以端島做為設計模型。不過以上都沒登島拍攝,頂多在《007空降危機》中以遠景拍攝端島。順帶一提,欲前往軍艦島一窺究竟的民眾,不妨在登島前,從長崎港步行2分鐘至鄰近的「Gunkanjima Digital Museum」。這棟樓高4層樓的數位博物館備有寬30米的大型投影螢幕,透過最新的數位技術呈現軍艦島的起落。另外,珍貴的史料與展品也真實體驗了身臨其境的樂趣,帶領民眾回到繁榮時期的軍艦島生活。